增强四川发展的持久动力——一论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
最近召开的四川省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工作会议,站在宏观大局和发展全局的高度,对各地区各部门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进行了总体部署。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我们要准确把握实施总体战略的科学内涵,清醒认识我省发展所处的关键阶段,以实施总体战略为工作抓手,推动省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增强我省发展的持久动力,走出一条科学发展之路,走出一条具有西部特色的现代化之路。
当前,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期、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攻坚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在这个关键阶段,尤其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如何保持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势头,成为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既是新的历史时期我省各级党委、政府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实践,也是新的发展阶段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对我省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实施总体战略,要以加快发展为基本取向,增强我省发展的持久动力。与当前全国总体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的平稳增长不同,我省正处于加快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我国经济增长由出口拉动为主转向内需拉动为主的大背景下,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扩大内需最现实的选择。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把大量农村人口和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不仅会带来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的投资需求,还将带来分配关系的调整,把蕴藏在城乡特别是农村的巨大内需潜力激活、释放出来,创造出巨大的消费需求,这对推动我省经济发展具有长远性、支撑性的作用。
实施总体战略,要以转型提升为内在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强调在“新型”上下功夫,转型提升是其内在要求。在我国经济发展全面转型的大背景下,我省作为西部后发地区,在发展模式上不能重复粗放增长的老路,必须坚持高点起步、高端切入,以较小的资源消耗、环境代价支撑和推动发展,努力走出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
实施总体战略,要以改革突破为关键之举,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障碍。“三农”问题之所以长期存在、难以解决,归根结底是因为城乡二元体制壁垒导致土地、劳动力、资金等要素资源在城乡之间不能自由流动,城乡之间存在着体制性差别。统筹城乡,就是要把农村和城镇发展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有效破解城乡二元体制,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的体制机制,解开“三农”问题最核心的症结。这是一场意义深远的社会变革。从这个意义上说,总体战略是一个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的发展战略。
实施总体战略,要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支撑,提高发展竞争力和质量效益。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正推动发展重大转型。在国家层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从区域经济发展来看,无论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市场规则和经济规律决定了必须依靠科技力量提高竞争力和发展质量。随着我省发展条件的改善和经济规模的做大,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必然要求改变低端、低效的粗放增长,逐步把科技进步与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推动发展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转变、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显著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实施总体战略,要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总体战略是系统谋划和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科学布局城乡发展的战略,“互动”、“统筹”、“协调”是最鲜明的理念。“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涵盖城市与农村两大领域,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各个方面。实施总体战略,做好“三化”联动、三产协调,有利于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产业与城市、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开发与保护等发展中的重大关系,能够有效解决工业化城镇化不同步、城镇与农村发展不协调带来的突出问题,进而推动我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是推进我省跨越发展的主路径和主引擎,事关我省长远发展和现代化全局。各地区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进一步深化对这一总体战略的认识,扎实推进,主动作为,在新的征程中奋力谱写四川发展跨越的宏伟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