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多点开花” 中江县通济镇乡村致富路越走越宽

时间:2024-02-29  来源:德阳日报  次浏览 字号:[ ]

“爷爷,去年在蚕桑园挣钱还可以哇?过完年又来哦!”

春节前夕,这句话成了中江县通济镇道桩村第一书记谭扬宇见到群众的第一句“问候语”。

地处绵阳、德阳两市的交界地带,小山村道桩交通相对不便,但有着悠久的蚕桑发展历史。近年来,由市人大常委会牵头,道桩村通过市交通局、市烟草专卖局和长城华西银行等10家部门企业的组团式帮扶,蚕桑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再加上去年4月启动了红色美丽村庄项目建设,在乡村全面振兴的康庄大道上,这个小村庄路越走越宽广。

当然,通济镇不止有道桩村这一个特色村庄。六松村主打粮油产业、圣寿村发展蔬菜产业、泉水村复兴蚕桑产业、通济村兴起农旅产业……一个个特色村庄,正在通济镇逐渐形成。

640 - 2024-03-01T105216.322.jpeg

通济镇特色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找准路子
全力打造“造血式”产业帮扶

自2016年以来,在市人大常委会历任主要领导的带领下,牵头市交通局、市烟草专卖局、长城华西银行等部门企业结对帮扶通济镇。

“一时的‘输血’并不能解决问题,还是要帮助他们找准产业发展道路,激发‘造血’功能,才能筑牢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根基。”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积极开展各种调研,帮助该镇寻找发展道路。

“调研先行,走‘一村一品’的路径。”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领导一年不少于4次调研,办公室带队联系帮扶累计12次,选派驻村干部9名,各相关帮扶部门企业调研累计20余次,还有数不清的推进会、协调会……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遵循“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布局,及时调整帮扶项目方案,集纳帮扶项目资金,不搞大水漫灌、平均用力,按照一年一个村集中攻坚出彩的路径正阔步前行。

北部的六松村、道桩村位于中江县凯北粮油园区内,适合发展粮油产业;圣寿村新建了蔬菜大棚,引入了专业化的公司,蔬菜产业已初具雏形;发挥离中江县城距离近的区位优势,通济村利用闲置资产建成世外桃源劳动实践教育基地,摸索城市后花园的发展路径……目前该镇已初步呈现出北部粮油南果蔬、中部蚕桑和畜牧、生态农旅相融合的发展格局。

产业要打造成型,没有资金的有力保障,便无法顺利推进。仅仅依靠当地政府投资,要实现一村一特色的目标,难度可想而知。解决钱的问题,成为主要矛盾。

“自结对帮扶以来,在历届人大常委会主任的带领下,市人大办牵头持续帮扶通济镇,联系各帮扶单位协调、争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52个,项目资金8480.49万元;各帮扶单位联系、协调、争取产业发展项目52个,投入资金2283.41万元。” 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通过这些资金项目的支持,通济镇自结对帮扶以来完成土地整理6605.25亩,升级改造县道20余公里、完成村组及院落道路硬化194.3公里、整治农村公路隐患20余处、新建蓄水池45口、铺设管网18公里、新(改)建沟渠29公里、提灌站35座、整治塘堰72口等,通济镇的道路、用水管网等基础设施短板得到全面补齐,各个村的特色产业发展也越来越好。

此外,随着2021年全市启动乡村振兴联系帮扶工作,市人大办继续牵头做好通济镇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精心组织统筹市交通局、市烟草专卖局和长城华西银行等10家帮扶部门企业,立足通济发展实际,强化调研指导,聚焦群众所盼所需,全面助力该镇高质量发展。

640 - 2024-03-01T105220.532.jpeg

蚕桑产业蓬勃发展

特色为要

因地制宜发展多个产业

记者走进圣寿村,看到随着道路基础设施的改善,曾经不起眼的土地变成了绿色有机蔬菜的理想生长地。不远处,一个生产高端蔬菜生产基地里,不少村民正忙碌地进行采摘。

“随着蔬菜生产基地的建设运行,让圣寿村有了产业‘龙头’,也看到了蔬菜产业化的‘影子’。” 圣寿村村委会副主任卢德祝介绍,记者看到的是一期项目,由市烟草专卖局和部分村干部投资建成。去年,市烟草专卖局再投入100万元,用于产业园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购买农机具。

现在,卢德祝的信心更足了。不仅农产品仓储冷链保鲜库已经建好正待投用,在一期项目的一侧,由市人大办协调160万元资金实施的二期项目主体也已完工。“二期项目将具备水肥一体、自动化喷淋灌溉、自动遮阳等多项功能,能有效增加蔬菜种植品种,提高蔬菜质量和产量,进一步促进村集体增收、群众致富。”

杨永江家是道桩村脱贫户之一,以往在家忙农活。这几年,他都在村上的蚕桑园打工。“前几日,村集体刚把近2000元的工资发放到我的手中,加上帮扶单位慰问金,我手里有3000多元用来过春节。”杨爷爷告诉记者,“春节后,我还是要继续去园里上班,争取给家庭补贴一些钱。”

谭扬宇告诉记者,道桩村发展蚕桑产业,村民经验相对丰富,熟手多。蚕桑产业落地道桩村,填补集体经济空白,“造血”功能也正在逐步显现。同时,为了实现每年蚕桑园收益翻番的目标,每年的第一个月,他都要挨家挨户询问,把当年的劳动力队伍固定下来,也让实现发展目标有了底气。

截至目前,全镇优质粮油、有机蔬菜、特色林果、绿色水产、生态畜牧、乡村旅游等为主的优势产业不断壮大,相继创建大棚蔬菜、蚕桑、吴茱萸等多个特色产业园区。已发展优质水稻、油菜等1万余亩,优质蔬菜3700余亩,精品水果1200余亩,种植吴茱萸、葛根等中药材500余亩,蚕桑3600余亩。

“我们将继续发挥牵头作用,统筹协调帮扶单位、企业,在政策支持、项目资金上助力使劲,推动通济镇乡村振兴再上新台阶。”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

lll